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评论 0 收藏 0 分享 此文

三江源国家公园为全国生态保护立标

2019-8-17 13:49| 发布者: 中国国家公园网| 查看: 1500| 评论: 0 |来自: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放大 缩小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契机,优化重组各类保护地,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创建社会参与机制,从源头彻底解决“九龙治水”带来的弊端;让更多牧民放下牧鞭,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交出的答卷,可圈可点,亮点纷呈。

  找准难点创新改革见成效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面积的31.16%。

  在如此广袤的生态保护区域,实施“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尚属首次。近三年来,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根节部位”、不断找准难点、打通“梗阻”、突破利益“藩篱”,创新建立体制试点平台载体。

  位于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利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大好时机,率先实现大部制改革,将原有的国土、环保、水利以及森林公安等部门一起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统一下设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实现黄河源园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能“两个统一行使”的基本目标。

  通过人员划转和职能整合,组建了省、州、县、乡、村五级综合管理实体,努力实现生态全要素保护和一体化管理。对3个园区所涉4县大部门制改革,形成园区管委会与县政府合理分工、有序合作的良好格局,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管理体制弊端。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赫万成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突破原有体制的藩篱,实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对3个园区所涉4县大部门制改革,整合林业、国土、环保、水利、农牧等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职责,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的保护管理和执法。

  探路前行打造生态脱贫新路子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每天早上生态管护员骑着摩托车、马巡护草原成为惯例。文校是曲麻莱县的一名牧民,通过申请成为生态管护队中的一员。他积极响应国家退牧还草政策,不断减少自家的牛羊,为生活的草原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自加入生态管护队后,按月领工资,别提心里有多高兴。”文校说,比起以前,现在巡护的次数增多,而且巡护内容也在原先的草原巡护上增加了山、水、林、湖等。

  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一个个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起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牧民正逐渐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与红利共享者。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当中,强化牧民群众在保护生态中的主体作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试点政策制定上,将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创新设置并实施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充分调动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使其从放牧员转变为生态管护员。

  生态优先开创生态文明保护先河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创新举措不断。可可西里,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无法区”。如今,可可西里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部分被纳入保护地域,《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已颁布施行。不久前,可可西里联合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

  主动与三江流域省份和新疆、西藏等周边区域建立生态保护协作共建共享机制。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信银行等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战略合作,全方位引导支持生态保护工作。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我省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路径日渐明晰,成果日益丰硕,也正是这一集青海智慧、展江源大美的时代“力作”,让我省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信心更足。(赵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