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评论 0 收藏 0 分享 此文

坚守“一江清水送下游”的庄严承诺——访衢州市水利局局长夏盛民

2019-3-20 13:13| 发布者: 中国国家公园网| 查看: 1111| 评论: 0 |来自: 新华网

放大 缩小



坚守“一江清水送下游”的庄严承诺

  ——访衢州市水利局局长夏盛民

  衢州市地处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是浙江省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作为浙江“西大门”,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拥有建设水生态文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先决条件和鲜明特色,是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近日,衢州市水利局局长夏盛民就衢州如何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及经验成效接受了采访。

  问:成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您认为衢州有哪些自身的优势?作为浙江省母亲河的源头地区,在衢州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又意味着什么?

  夏盛民:衢州是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水,哺育了三衢大地,是衢州的灵魂和血脉,更是传承衢州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必须精心保护好这张金名片,凸显衢州生态文明的整体价值。

  一是衢州拥有丰沛优质的水资源禀赋。衢州境内溪流纵横,降雨充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衢州各类水利设施较为完善,共有水库467座,总库容20亿立方米的湖南镇水库具有华东地区最优的一级地表水,同时也是钱塘江流域的重要战略储备水源。尽管水资源较为丰富,衢州始终把“节水优先”摆在第一位,始终坚持节水减排理念,不断走出一条南方丰水地区抓节水的路子,这对下游地区乃至浙江全省水资源安全保障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是衢州长期保持优良的水生态环境。衢州水资源量丰质优,是先天优势,但长期保持这样优质的水生态环境,也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后天的努力。多年来,衢州市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保持100%。全市9个“水十条”国家考核断面、13个省控断面、21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长期保持100%。衢州是全省水环境质量考核不失分的地级市,近年来,出境水水质实现由过去的Ⅲ类提高到Ⅱ类的历史性提升,为保障省会杭州的饮用水水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衢州取得艰苦卓绝治水兴水业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230万衢州人齐心协力,花了五年零九个月时间,开凿了一条长达53公里、水流量每秒38立方米的宏伟引水渠。这条被称作“江南红旗渠”的乌引工程所凝聚起来的乌引精神,一直催人奋进,指引着我们不断向前。这些年来,衢州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克难攻坚,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省“五水共治”考核中连续4年获得最高奖项“大禹鼎”的佳绩,为衢州加快建设美丽富饶“大花园”、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水不仅孕育了衢州市博大精深的南孔儒家文化,更是构建生态屏障的重要载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发展总目标,争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与我们的发展思路非常契合。在衢州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一种责任和担当。我们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浙江“生态屏障”、保证“一江清水送下游”作为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和政治责任,坚持“以水质论英雄”,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全面建设现代田园生态之城。

  衢州城区图

  问: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以来,衢州一条条河道变得更安全、更美丽,这些变化给衢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夏盛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衢州优化顶层设计,精心规划布局,点、线、面结合,制定了‘一城、四带、两区’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着力推进“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五大体系建设,争创“活水丰源、清水贯衢、净水兴业、美水惠民”的浙江新水乡。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试点《实施方案》确定的五大体系132个项目已全部建成,完成投资130.6亿元,八项重点示范项目建成并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23项试点指标全部完成,全市共建立27项管理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我市水生态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具体成效体现在以下七个“好”:

  实现了好水质。在全省率先通过“清三河”达标验收,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重点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连年保持100%达标,144个乡镇(街道)交接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从60.3%提升至100%,从2017年起出境水水质再次提升至Ⅱ类水标准。

  打造了好景观。全市域开展“千里水道、大美衢州”建设,以“一江、两港、十溪、百亿、千里”为主要建设任务,实现“全流域、防洪水、生态化、保畅通、多功能、促转型”的目标,总投资293亿元,成功打造了一批特色美丽河流,开化马金溪、柯城石梁溪被评为“2017年浙江最美家乡河”(全省共10条),衢州环信安湖绿道、常山东明湖绿道、衢州乌溪江绿道、开化百里黄金水岸线滨水绿道入选第一届“浙江最美绿道”(全省共20条),成为了“美丽大花园”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保障了好生活。基层防汛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流域防洪减灾能力逐步提高;加快实施开化水库、高坪桥水库、寺桥水库等一批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保护取得重大突破,保护区内环境风险隐患全部排除,农村自来水覆盖率从88%上升到96.5%,水安全保障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

  培育了好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单位产品水耗大幅降低,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7.6%和30.6%;食品饮料、造纸、医药健康等涉水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引进了中国滑水巡回大奖赛等一批精品涉水体育赛事,娃哈哈、伊利等一批国内食品饮料知名企业纷纷入驻,食品饮料行业产值达到320亿元,并保持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通过治水造景美村,全域景区化成效明显,2017年接待游客6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9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921万人次。

  营建了好文化。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否决不符合衢州定位的项目200多个、涉及投资100多亿元;率先开展了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形成了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机制;全市域开展“好水如歌”百乡千村赛水赛歌活动、“百河提水质美水景竞赛活动”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水文化。

  形成了好机制。试点期间,我们建立了市县乡村全覆盖的河长制和河段警长制,探索形成了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乡镇(街道)分类争先考核制度、投资项目决策咨询专家服务机制、水资源管理先进激励奖补机制、治水督查暗访和追踪曝光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

  创新了好标准。立足衢州实际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推广意义的制度和规范,《衢州市信安湖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正式颁布实施,《衢州市河道生态治理导则》《山塘小型水库洁水养殖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和《衢州市市区生活与公共用水定额》《衢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管理指导手册》等工作规范相继发布实施,形成了“衢州标准”。

  如今的信安湖周围,融城市滨水生态、景观、休闲、文化长廊于一体,四喜亭码头、四区大草原、鹿鸣公园、浮石古埠、樱花水岸、环湖绿道等沿湖景点,展现了以重要水工程为核心的开放式城市景观和休闲空间,优美迷人。信安湖的华丽蜕变,得益于“信安湖水利风景区旅游惠民工程”的实施。它是一面镜子,映射出衢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成果,带给了老百姓实实在在幸福感、获得感。

  信安湖

  问::这几年,衢州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成绩有目共睹,那么,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又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夏盛民:衢州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每年向下游输送约9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资源。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了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地完成水生态文明创建任务,我们在三个“全”字上下功夫。

  (一)全流域治水,打造河道治理新模式。以柯城区石梁溪、庙源溪为试点,在巩固提升河道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等传统功能同时,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实行上下游、左右岸、陆水域同治,注重发挥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水旅游等综合效益,着力做好水利+旅游、水利+产业、水利+惠民等文章,实现了防洪、治水、造景、美村、富民的互促共赢。三年来,全市共实施全流域生态化示范河道治理项目12个,完成12条县级美丽溪流建设,打造122条乡级美丽溪流、1303个村级景观塘,形成了信安湖、乌溪江、马金溪、庙源溪、石梁溪等一批“美丽经济带”,生态美丽河道已经从“盆景”向“风景”转变,全市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和直接营业收入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为此,全省治水促转型工作现场会、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先后在衢州召开,全流域治水模式迅速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二)全过程管水,探索节水优先新实践。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突出“节水减排、节水降耗、节水增效”导向,严格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和水平衡测试,不断强化取水、用水、排水管控,坚持正面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引导开展节水型载体创建,对产出低、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实施差别水价制度,促进了用水效率的大幅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三年来,规划水资源论证稳步推进,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不断发力,自备水、管网水计划用水覆盖率提高至100%和92.5%,对超计划单位累计加价征收水资源费26.4万元。我市节水型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对92家企业开展了水平衡测试,累计建成“浙江省节水型企业”58家、“浙江省节水型小区”16个、“浙江省节水型灌区”15个。

  (三)全社会护水,形成河湖管理新合力。建立了市县乡村全覆盖的河长制、河段警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牵头负责重点河道,牵头挂联重点项目,牵头开展督查暗访,带动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治水。实行“河长履职承诺、述职评议、媒体问询、考核问责”四大机制,河长上任即签订《河长履职承诺书》,流域河长开展每月日常述职、突出问题专项述职和年度集中述职,对三种情形实行考核“一票否决”、对七种情形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确保河长“管、治、保”责任履行到位。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河长1794名,其中市级河长16名,县级河长170名,乡镇级河长324名,村级河长1284名,名单均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告;有小微水体“河小二”2029名、民间河长队伍352支、跨境河长306名,实现了“河长”的“多样化”、“全覆盖”,形成了护水合力。

  试点三年来,衢州市积极实践、强力推进、努力探索,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衢州市将以此次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为起点,全力以赴补短板,改革创新抓落实,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严的监管,继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努力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衢州样板。

  庙源溪

  乌溪江治理二期工程


来源:新华网